证券代码 830978
先临齿科 | 温婉掌门的「长期主义」用4D重建,撕开高端服务突破口
2025.11.14
当义齿加工行业陷入“价格战”泥潭,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,多数工厂困于常规修复项目的同质化竞争时,精瓷齿科技术(苏州)有限公司(下文简称“精瓷”)却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突围之路。
作为先临齿科授牌的“4D重建加工中心”,精瓷通过数字化技术升级与高端服务布局,正在重新定义义齿加工的竞争力标准。

初见精瓷熊秋芳总经理时,她身着一身淡黄色连衣裙,长发用抓夹松松抓起,几缕碎发垂在颊边。熊总没有传统企业家的凌厉感,反倒像位温婉从容的姐姐。这份平和的气质,恰似她对企业发展的思考:在行业喧嚣中,坚守长期主义,不随波逐流。

价格战之外,行业真痛点在“缺能力”
“现在行业太卷了。”熊总谈及行业现状时直言,“大家都扎堆做常规修复,你压价五个点,我就敢降八个点,最后利润微薄,品质也可能打折扣。”
这并非精瓷面临的个例,而是整个义齿加工行业的普遍困境。随着口腔医疗需求增长,义齿加工企业数量激增,市场逐渐陷入“价格肉搏”怪圈,多数工厂聚焦固定义齿、简单活动义齿等常规项目,依赖批量生产降低成本,却对复杂病例、高美学要求病例望而却步。
深耕行业数十载的熊总,对此有着更深刻的洞察。从一线业务开拓到企业经理人,她亲历了义齿行业的发展变迁,也见证了无数同行的挣扎与困惑。
谈及行业痛点,她坦言,义齿行业的真正痛点不是缺产能,而是缺能力,尤其是高端、复杂需求存在巨大服务缺口。“这既是行业的短板,也是我们精瓷想突破的方向。”

Aoralscan Elite IPG × 精瓷,组建4D重建团队
在价格战中内耗不如寻求破局。精瓷果断引入Aoralscan Elite IPG口内摄影测量系统,组建4D重建技术组,精准对接市场上亟待满足的复杂病例与高美学需求。
更难得的是,在行业规模化降本的浪潮中,精瓷始终坚持独立技师独立制作模式,坚决摒弃大规模流水化作业,每一件义齿修复体,都由专属技师全程跟进设计、制作,全程把控细节精度。
“我们引进先进设备,不是为了替代技师,而是为了让技师的专业经验与匠心,得到更充分的释放。”熊总强调。

为了让4D重建技术真正落地,精瓷为4D重建技术组配备了专门的团队:
跟诊技师:不仅需精通Aoralscan Elite IPG口内摄影测量系统操作,还需储备扎实的口腔医学知识,能深入诊所椅旁,与主治医生同步病例细节、精准捕捉诊疗需求;
资深种植设计师:具备跨学科修复设计能力,可结合患者口腔结构、咬合习惯与美学需求,量身定制修复方案;
专职美学顾问:搭建医、患、技三方沟通桥梁,协同临床医生完成医患沟通与医技对接,确保修复效果贴合患者预期。

这支团队通过先临齿科系统化的专业培训,又在大量复杂病例的实战打磨中不断积累经验,如今已成为精瓷攻克高端义齿加工难题的“核心战力”,更是其实现“个性化+高水准”服务承诺的关键支撑。
一条生态链,串起“采集-设计-制作”闭环
4D重建技术落地:Aoralscan Elite串联全流程,复杂种植病例修复更精准高效。依托这支团队与数字化设备,精瓷已构建起覆盖“数据采集-数字化设计-CAD/CAM加工”的全数字化链路:以Aoralscan Elite为中心,串联整个义齿生产流程,实现数据无缝流转,无需依赖传统石膏模型或第三方软件中转。

这套系统的核心优势,在复杂病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。
精瓷的4D重建技术组组长张静静分享:“当合作医生承接无牙颌、多牙缺失等复杂种植病例时,我们会携带Aoralscan Elite前往诊所协同取数据。今天就有一例无牙颌种植病例,我们通过设备配套的编码扫描杆,术后能直接获取种植体位置与角度。数据传回工厂后,设计团队可直接调取信息完成临时桥架设计,最终加工出的临时修复体,医生反馈就位效果好,患者也对修复精度和效率十分认可。”

同时,张静静也表示,Aoralscan Elite的适配性与兼容性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。设备搭配的编码扫描杆基本覆盖主流种植系统,技术人员在不同诊所操作时无需额外适配工具;从诊所获取的数据传输至工厂后,与CAD/CAM系统的兼容性极佳,可直接在软件内完成基台、临时义齿等数据的拼接,无需第三方软件处理。
这种“采集 - 设计 - 加工” 的数据衔接顺畅性,不仅缩短了中间流程耗时,更保障了义齿精度。

如今,精瓷引入Aoralscan Elite仅一个多月,4D重建业务虽暂未形成大规模病例量,却已显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,客单价显著高于常规义齿加工项目,且客户粘性极强,已有多位合作医生主动推荐新医生与精瓷对接合作。
正如精瓷团队所定位的:“我们不追求做最大的加工厂,但希望做更专业的定制化加工中心。”

在精瓷,随处可见色彩鲜活的画作和小摆件,打破了小编对工业生产的固有印象。随行工作人员介绍:“这些都是熊总利用空闲时间画的,厂里每个角落几乎都有她的作品。”这些画作让原本略显枯燥的生产间,多了几分艺术的柔软与人文的温度。
和熊总的交流更像一场跳出行业看本质的启发。她一句话让我印象极深:“好的义齿和好的画其实是相通的,最终目的都是让人感受到‘生命力’。”
作为非专业的探访者,我也有个直观感受:如今义齿加工行业的内卷早已不是“低价竞争”的红海。想从扎堆的同行中突围,真正的竞争力从不是比别人便宜,而是比别人更能解决问题,去解决患者对舒适度的顾虑、对美观度的期待,去解决诊所对效率和精度的需求。
行业洗牌悄然开始,这一次,谁能真正抓住终端的核心需求,谁才能稳稳站在齿科江湖的潮头。
*本文不作为诊疗依据,不提供相关推荐,仅为行业交流参考。